翡翠不只是一塊綠石頭

     如今的翡翠已成為珠寶界的寵兒,無論是做黃金的,做鑽石的,還是做紅藍寶的,自己收藏和
     佩戴的都是翡翠。如果問他們為什麼?回答常常是異口同聲——值,這裡的“值”主要是指翡翠
     所具有的保值特徵和升值潛力
     
     其實,翡翠只不過是一塊綠石頭,為什麼在國人心中竟有如此高的價值標準呢?
     
     讓我們從新石器晚期原始人對玉的崇拜說起。眾所周知,原始人類的生活是沒有剩餘產品的,所有
     氏族部落的族人只能均分那點可憐的食物,每逢災荒年景,不僅肉食難求,就連最基本的食物
     綠色植物也很難見到。大批人在饑餓中掙扎,死人無數,在這種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人們
     為什麼還在不遺餘力地尋找這些綠色的玉石呢?
     
     可能是為了尋求一種神靈的庇佑,因為在人們心中,這些石頭本不該擁有顏色和靈氣的;也可能
     是為了尋求一種精神寄託,補充物質上的極端匱乏;還有可能就是把這些綠色的石頭作為一種
     不死的植物來看待,紅山文化墓穴裡遺骨口中的玉器就是證明;也可能還有誰也搞不懂的神秘原因
     因為原始人永不再來。但無論何種原因,畢竟我們的祖先選擇了玉石作為他們的原始崇拜物
     那條舉世聞名的中華第一玉龍,就標誌著我們是龍的傳人
     
     “君子以德比玉”,玉的品質象徵著人的道德。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中,神聖的玉琮、國王的
     玉璽、金縷的玉衣、君子的玉佩和情人的玉簪,歷朝歷代都把玉石作為治國安邦、評價人品的
     寶物來收藏
     
     對於玉的評價,歷史上曾經有兩大學派,一派是以法家為代表的“玉符說”,另一派是以儒家
     為代表的“玉德說”。前者重綠色輕種水,強調人的才幹不強調出身德行,是以法治國者的標準
     後者則相反,重水輕顏色,強調以德服人,是以德治國者的準則。直至明末清初,才發現翡翠
     是一種德符兼備、種色俱佳的石頭,爭論從此平息,進入和諧社會
     
     無論是外來的佛教,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也無論是掌握政權的儒家,還是作為平民的俗家
     無不以翡翠品質作為自己至高無上的標準。翡翠的觀音佛是佛教徒的理想聖物,道家的神器和
     算命的輪盤也是以翡翠材質作為最高標準,儒家將翡翠作為護國佑民的法寶,平民以翡翠作為
     裝點富裕生活的財寶……
     
     可見翡翠不只是一塊綠石頭,更是凝結於華夏後人心中永遠難捨的心結


                              資料來源:博客網 圖文影像整理:ER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torJewel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