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主婦加入拍賣大軍 競拍藝術品 像在菜市場買菜
與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大賣場相比,近日,廈門的拍賣行保持了一貫的“小家碧玉”
不過規模小,前來捧場的人卻不少,不少熱衷理財的家庭主婦更是拽著一家老小
奔波在各大拍賣現場。從各拍賣行的成交情況來看,成交率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一倍
巾幗不讓鬚眉
早在一個月前,熱衷理財的吳女士就在關注本地的一些藝術品拍賣資訊
在上週廈門定佳拍賣行舉行的藝術品拍賣會上,就購買了 5 件字畫,平均在 1300 ~ 2200 台幣左右
近期廈門拍賣行競相推出“百元拍品”
廈門定佳拍賣行上週日舉行的拍賣會上,273 件字畫藏品中,60% 的拍品起拍價定在 900 元
廈門伯雅畫廊 11 月 21 日舉行的拍賣會,近一半拍品定價也在 2200 元左右
從最後的成交來看,定佳拍賣的成交量高達 80%,伯雅畫廊的成交率也達到 70%
“比去年同期高了近一倍。”
有趣的是,往年出現在拍賣現場的,大多以男性居多。從最近幾次的情況來看,女性“出場”
的頻率大大提高。不少愛理財的家庭主婦還拉著全家老小一起來參拍
廈門定佳拍賣行總經理廖紅燕談及此事忍不住笑:“在拍賣現場,一個小男孩在家人的
提示下頻頻舉牌,堪稱是全場年紀最小的競拍者。”
冷門藏品受熱捧
從這幾場拍賣會來看,起拍價定位 900 元 ~ 2200 元的藏品最受寵,有的成交率高達 95%
不少拍品還出現了你追我趕的“瘋狂”局面:畫家雀護的《山水》,起拍價為 900 元
經過十幾回合的競價,最後落槌價竟達到 7200 元
此外,往年廈門拍賣市場對超出 22000 元的拍品興趣很低,但此次這些高價的“冷門”
拍品成交率躍升。張曉寒一幅作品從 18000 元拍到了 36000 元, 宋省予的一幅作品從 54000 元
拍到了 72000 元。此前在廈門市場上一度遭冷遇的詔安畫作,此番也異軍突起,受到追捧
據悉,在通脹預期下,越來越多市民願意將部分閒散資金投入藝術品收藏,以期保值增值
“這些字畫起拍價不高,拍起來就像買大白菜一樣。”一位女士笑著告訴記者
今後廈門有類似的拍賣會,她還會繼續參加。據廖紅燕透露,當天拍賣會一位不願具名的泉州商家
一人拍走的藏品金額達上百萬台幣,佔拍賣會總金額的 30%
這幾場拍賣會的繁榮,也讓不少業內人士發出感慨:對藝術品拍賣一貫“後知後覺”的廈門人
終於開始覺醒了。與此同時, 更多資本開始進入本地藝術品拍賣市場,推動其發展
伯雅畫廊總經理劉裕平說,廈門的拍賣市場亟待找到並鞏固自己的定位,與外地做好差異化經營
才有機會繼續壯大
資料來源:經濟網 圖文影像整理: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