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的構成

     一塊翡翠毛料,尤其是翡翠的仔料(次生搬運形成的礫狀翡翠料石),常可按其物質組成的差異和
     寶石學利用價值的不同區分為 4 個組成部分:
     
     (1) 皮:是仔料所特有的組成部分。山料一般沒有皮。皮實際上是翡翠礫石因長期風化後所形成的
         外殼。由於翡翠物質構成和結構構造上的差異,以及外界環境的不同,翡翠的皮殼可以有
         多種的形態。有所謂粗皮子、細皮子、沙皮子等;顏色也多種多樣,如黃、棕黃、灰黑
         烏黑等等。有經驗的玉石家常可根據皮殼的特徵對翡翠內部的質地優劣,作出一定的判斷
         在寶石學中,皮一般沒有直接利用的工藝價值。少數情況下,一些能工巧匠也會利用皮色
         進行俏雕,如利用烏黑的皮殼雕成“知了”等物
     
     (2) 翡:是翡翠籽料緊靠皮殼的一層受長期氧化鐵滲染的部分(山料一般無此層)。翡的厚薄既與
         翡翠本身的結構構造有關,也與翡翠仔料的埋藏環境與埋藏時期的長短有關。由於氧化
         程度與其他雜質組成的影響,翡可以呈現不同程度的紅、黃、棕色。如所周知,翡在
         寶石學中也具有較高的價值,可用於製作各種飾品和雕件
     
     (3) 地:是翡翠的主體。無論山料或仔料,地通常都占有較大的比例。地通常呈白色,但也有
         呈淺的淡綠色(所謂地子綠),淺紫一紫色,藕粉色等。地不僅有顏色上的差異,還有結構
         構造的差異,它們通常反映為翡翠透明度的差異和品質的不同。地雖然從寶石學的利用
         價值來說不唱主角,但它的品質優良對評價一件翡翠飾品的價值,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4) 翠:是一塊翡翠最精華的部分。它常呈脈狀、條帶狀、團塊狀、或斑點狀、絲絮狀等形態分布
         於地之中。從色澤來說,翠雖然均以綠色為主調,但仍可按其他偏色影響而區分出不同的
         色相。如所謂的皇冠綠、淺陽綠、蔥心綠、蘋果綠、菠菜綠、瓜皮綠等等,還有油青
         白地青、花青等的描述。翠的色澤是否艷麗,和分布面積的大小,常是決定翡翠價值的
         最關鍵因素


                              資料來源:博客網 圖文影像整理:ER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torJewel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