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鑽石形成的過程

  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形成的,被岩漿帶到地球的表面。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同時也會把一些相關的礦物擄獲到地球表面。這些將是用來尋找鑽石的“指示性”的礦物,在同一土壤範圍內指示性礦物越多,找到鑽石的機會就越大。 
     
  欣賞一顆鑽石時,你看到的是久遠的歷史。鑽石形成於很久很久以前地層的深處。 
     
  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 45 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 

 

 


  經研究表明:地表以下 100 多分裡處富含碳元素的礦層,在巨大的壓力和大約 1200 攝氏度的環境下形成的鑽石。絕大多數鑽石的形成年代都在 20 億到 30 億年前,這種“煉獄”般的過程使分子的排列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烏黑的碳塊變成令人驚異的透明鑽石晶體,在鑽石形成的過程中,有時會有其它的元素混進來,這就使天然鑽石有多種顏色:從粉紅到鮮紅,從淡黃到天藍。 

 

 


  火山爆發時形成的“上衝管道”是鑽石聚集地。一般情況下,鑽石開採礦是環繞這些管道修建的管道的中間是鑽石最密集的地方,離得越遠鑽石就越少。往往這些管狀是成束出現的。但是一些管狀中基本上沒有鑽石,地質學家們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解開這個謎。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 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 -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 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 
     
  大自然的腐蝕有時會風蝕這些管道。溪流、江河等會順勢把鑽石帶到河床或岸邊。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衝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這是鑽石存在的第二種形式,也是相當有價值的。可是對採礦者來說,它的吸引力遠遠沒有第一種大。 

 

 


  鑽石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的也是最昂貴的 物質和財富。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人們發現和初步認識鑽石卻只有幾百年,而真正揭開鑽石內部奧秘的時間 則更短。在此之前伴隨它的只是神話般的傳說,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懼,同時又把它視為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如今,鑽石再也不是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只有皇室貴 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大眾寶石。鑽石的文化源遠流長,今天人們更多地把它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 
     
  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最後流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衝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採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料金剛石。毛料金剛石中僅有 20% 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 1ct 重的鑽石,起碼要開採處理 250 噸礦石採獲率是相當低的。 


                         資料來源:博客網 圖文影像整理:ER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torJewel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