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石是如何切割的? 鑽石是如何打磨拋光?
裝飾寶石最古老的方法,是在寶石上刻上數字、符號和字母,便產生了寶石雕刻藝術。寶石切磨
起源於印度。在大約 1400 年前,僅僅對透明寶石的晶面或解理面進行拋光,以產生更強的光澤
或更透明。但在這之前,對不透明寶石用硬砂岩打磨和拋光,做成平的或弧形(素身石)的寶石
寶石切磨的興盛是在出現翻面寶石之時。據報導早在公元 800 年,就在威尼斯出現了翻面鑽石
但有人認為翻面切磨是在大約 15 世紀才發展起來。在很長一段裡翻面技術是絕對保密的
在寶石行業裡,有專做瑪瑙、有色寶石或鑽石雕刻和細工的專門工匠。但在商業上,瑪瑙和有色
寶石的細工無嚴格的區別
1. 寶石雕刻:
寶石雕刻藝術或稱寶石雕刻術,glyp - tography 是指浮雕或凹雕的雕琢以及小雕件和其它
裝飾品的創制。最古老的寶石雕刻品是用來作印章或護身符的雕有符號和數字的圓柱體雕件
這些雕件出自古代的蘇美裡、巴比倫和亞述王國。古希臘也有寶石雕刻。古羅馬的寶石雕刻
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在中世紀這一活動處於停滯狀態。今天,享有國際聲譽的工藝大師們採用
現代技術施藝,使該項藝術重新獲得人們的賞識。寶石雕刻的中心是德國的伊達一奧伯斯廷
世界上 90% 以上的寶石雕刻品出自這裡。在古代,使用瑪瑙、紫晶、碧玉、紅玉髓和編瑪瑙
作材料,現在亦用包括鑽石在內的其它寶石作雕刻
2. 瑪瑙的切磨和拋光:
大的磚料有時有幾噸重。過去經常用錘子和鑿子沿裂隙或石料上的其它痕跡劈開,而現在大多
用金剛石圓鋸鋸開。鋸片用石蠟或專門的冷卻劑冷卻。瑪瑙先在碳化矽砂輪上預形。寶石工
穩穩地將它固定在兩膝之間,砂輪用水冷卻,最終的成形在砂輪上進行。寶石工坐在一條帶
靠胸的凳子上,砂輪上的溝槽亦可使石料切磨成素身石。最後一道工序是拋光,以使玉石光潔
透亮和顯現出細膩的結構紋路。拋光在緩慢旋轉的桃木、鉛、氈、皮革或錫圓筒或輪上進行
這時要加些鉻氧化物、矽藻土之類的拋光粉或其它的拋光材料。這道工序不用冷卻,所以
加工時必須格外小心,不然玉就會被所產生的熱所破壞。自動切磨扁平寶石的機械已研製成功
藉助於模型自動切磨素身石的機械也已投入使用。形態不規則的寶石(有時被稱之為異形寶石)
在戲裝珠寶中很流行
3. 有色寶石的切磨和拋光:
在製作工序中,“有色寶石”這一術語是指除鑽石以外的所有寶石(在德國還把瑪瑙排除在外)
有色寶石的切磨叫做寶石細工,切磨工稱為寶石師。大多數寶石師擅長於某一種寶石或一組
寶石的工藝。因此,他們對寶石的特性如顏色深度、多色性等是最有發言權的。先用以含
剛石粉的刃取代齒的圓鋸來切割出與所要求的尺寸相近的寶石坯料。冷卻劑是肥皂水、油或
石蠟。在一垂直的粗粒碳化矽砂輪上用水冷卻,獲取最終形態。不透明寶石或那些含有包體的
寶石在帶溝槽的碳化矽砂輪上切磨成素身石
透明的寶石一旦粗磨定形後,便在水平的磨輪上翻面。為此,要把寶石用粘膠枯接在稱之為
粘桿的 10 ~ 15cm 長的器具一端,而將粘桿的另一端插入帶有一排排小孔的小板上的一個
合適的孔位內,該板與磨輪平行或呈一定角度.有些人士用帶翻面頭的定位器具代替這種板
來調節角度
最後一道工序是在水平旋轉的磨盤上或木製圓筒或皮帶上拋光,以消除最後的刻痕和提高
光潔度。用於這一目的的拋光物是細粒材料,如鉻氧化物、金剛石粉、金剛鋁或矽藻土,通常
與水混合。加工某些寶石時,這些物質與硫酸或醋酸混合
4. 鑽石的切磨和拋光:
鑽石細工中有劈或鋸、粗磨、細磨和拋光等工序
較大的鑽石劈開時,最好沿著解理面劈開。但由於內部應力或裂紋,常使鑽石遭到破壞
因此,現在的預形多採用鋸的辦法。庫里南鑽石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鑽石,有拳頭那麼大
於 1908 年由 Asscher 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劈開,最初劈成 3 塊,後來又劈了一次,從中切磨
出 9 顆大的和 96 顆較小的鑽石。鋸鑽石的最大優點是原石的成品率較高。從中心面或正好
在其上方鋸八面體,可得到兩個很適合切標準圓鑽型鑽石的形體。鋸割面作標準圓鑽型的檯面
金剛石鋸的鋸片(直徑 5 ~ 7cm)用磷青銅或另一種合金製成。其邊緣孕鑲上金剛石粉。鋸片約
1/20mm 厚,旋轉速度約為 5000r.p.m。鋸鑽石相當耗時,鋸一頤一克拉的鑽石(直徑6 ~ 7mm)
需時 5 ~ 8 小時。下一道工序是粗磨,在粗磨時需要兩顆鑽石,一穎固定在一小車床上
另一顆夾在一細桿上,由操作者握持,利用兩顆鑽石互相滾動磨削使邊緣呈渾圓狀,這剛好
相當於標準圓鑽型的雙錐。粗磨使鑽石初具腰、冠部和亭部的形態
在切磨鑽石時,是利用其硬度之差異。金剛石粉含有處在所有結晶方向上的頤粒,故在所有
切磨角度上都有足夠的硬度。因此,金剛石粉總可能用於磨鑽石晶體上硬度稍低的翻面
鑽石拋光時,將鑽石粘在粘桿上,使要拋光的翻面對著加上鑽石粉和油的鑄鐵輪,轉速約
1800 - 300r.p.m。所有翻面的角和角度定位都用目估和放大鏡觀察。小的多角形鑽石亦用
這一方法切磨,磨出 56 個小面和 1 個檯面。它們的直徑僅 1.7mm,約 50 顆才有 1 克拉
切磨時的損耗量為 5000 ~ 60 寫。庫裡南鑽石的損耗量約 65%。多角形最後在同一磨盤上拋光
但要用更細的金剛石粉在另一環上拋
5. 寶石的琢型:
琢型大致可分為翻面型、平滑型和混合型三類。翻面型實際上只用於透明寶石。一系列的
小平面使寶石光澤更強,色彩更艷;平滑型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弧形(素身石)的
這一琢型適合於瑪瑙和其它不透明寶石,在混合型中,上部是平的,下部是翻型的,反之亦然
標準圓鑽型 Brilliant-full cut 這一琢型上部至少有 32 個小面加 1 個檯面,下部有 24 個
小面。這裡專為鑽石設計的,亦叫多角形 Brilliant 琢型。英語中 Brilliant 單用也指鑽石
在用於其它寶石時,需加上礦物名,如多角形琢型錯石。其它常見琢型有八角形、薔薇型
階形、剪切形、錫蘭形、祖母綠型、桌形、弧面形等。另外還有圓形、球形、橢圓形、錐形
舌形(方或長方形帶圓角)、三角形、四方形、六邊形、長階梯形、法國形(底和檯面正方形
小面三角形)、水雷形、水滴形、墜形翻光面型、桶形、五角形、雞心形、盾形等等
資料來源:彩寶網 圖文影像整理: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