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珠和天然珠的鑑別

     (1) 鑽孔法
       這是一種常用而且比較有效的辦法。珍珠在加工前都必需打全孔或半孔,如用 10 倍放大鏡或
       顯微鏡觀察孔口,在孔口處(最好事先用滲透劑清潔孔口)出現層次(即珍珠層與珠核之間的
       間隙),則絕大多數是養殖珠,無層次者為天然珠。因為天然珠的“年輪”層狀與養殖珠的
       珍珠層和珠核之間的間痕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2) 逆光檢驗法
       這種辦法只是對人工養殖的簿層珠有效。方法是用強聚光燈從珍珠的下面向上照射,往往透過
       珠珍層看到珠核的條紋,因為多數的養殖珠的珠核是以貝殼加工而成,而貝殼的結構又是
       層疊式的,故加工出的珠核也會看到層疊紋(即條紋),這和天然珠比是一種有效的區別標誌
       
     (3) X 光照射法
       利用 X 光攝影相同的原理,通過 X 光攝影,透過膠片看珍珠內部的結構,在膠片的顏色及
       濃淡上能表現出來,如果能看到珠層與核之問的問痕,甚至看到珠層和核之間包裹著異物
       這肯定是養殖珠。由於養殖珠的珠核與珠層的結構不一樣,所以通過 X 光的照射能看到
       珠核的圓形,而天然珠從內到外皆是珍珠質,因而肴不到珠核
       
     (4) 內孔法
       這是在珍珠鑑別中極少使用的方法。打過孔的珍珠通過一種極小的內窺鏡(實際上是一根兩端
       都被磨削為 50 度角的針棒)再配以放大鏡同時使用,用以檢查珍珠內部的結構,能比較準確地
       鑑別出兩種不同成因的珍珠,即珍珠的內部是天然的珍珠質或是貝殼物質的珠核如果是天然珠
       則珍珠層內產生折射,在針棒鏡的一端看到光的閃爍;如果是養殖珠則看不到這種光線
       
     (5) 比重法
       這是一種不十分可靠的方法,上面談過影響珍珠比重的因素很多。產地的不同、海域條件的
       差異、產珠貝的區別,同時各種類型的珍珠:優質、劣質、海水、淡水,所含的成份
       (有機物、無機物)不一樣,就會產生比重在幅度上差異,但一般來說天然珠的比重比養殖珠的
       比重稍小,以中國和日本所產的馬氏貝珍珠為例:
       
       天然珠比重為 2.40 ~ 2.78
       養殖珠比重為 2.70 ~ 2.78
     
       在這裡還有一個影響比重的不可勿視的因素,即珠核的材料


                              資料來源:彩寶網 圖文影像整理:ER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torJewel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